NBA史上最远投中球的距离是多少
27.43米
世上最远的三分球
国际篮协规定的篮球场长度为28米,NBA的球场长度稍微长一点,达到28.65米,那么篮球场上最远的远投是多远呢?
今年的2月2日,一位美国大学生给出的答案是27.43米,也就是说,从一边的篮纳搭圈下出手命中另一边的篮圈!在美国大学篮球联赛的一场比赛中,古尔福德大学队与兰多夫·梅肯大学队打到加时赛,此时距离加时赛结束还有0.6秒,古尔福德大学队88比89落后1分,对方球员故意罚球不中,希望就此结束比赛。但奇迹发生了。
古尔福德大学队身穿21号球衣的乔丹·斯耐普斯抓下对方罚球不中后的篮板球,他没有浪费一丁点时间,随即抡起手臂在己方篮下将球向球场另一端的篮圈扔去。
带辩球空心入篮!这记篮球史上罕见的距离篮圈90英尺(27.43米)的超级远投使古尔福德大学队以91比89最终奇迹般地拿下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当时我根本没办法在0.6秒内接近任何人,因此我只能选择得球后把它扔出去,我根本不知道除了这个我还能怎么做。”“小乔丹”说,这场比赛他拿下了自己篮球生涯最洞行拿高的34分,包括这记史无前例的超级三分在内三分球7投6中。
篮球赛中的内线和外线分别是什么意思
1、内线:指三秒区周围,离篮筐比较近的地方。外线就是指三分线一带,离篮筐比较远的地方。姚明就是著名的内线篮球运动员。
2、外线:篮球比赛中,一般指三分线附近的区升宽漏域。外线攻击性选手大多能突善投,在速度上有着优势,也具有一定的投篮命中率和分球能力。库里是著名的外线运动员。
篮球比赛中的外线防守,主要是负责助攻与防守。
扩展资料:
外线球员除了一个控球的选手以外,还会有无球跑动准备接应的球员,防守这样的球员也应该使其在你的控制范围以内,离开他的距离至少要求一步以内可以触及,位置上保持双眼应该同时看到控球选手和防守的无球选手,这很重要,这点是确认防守球员位置的重要标准。
在对手运球时候,应保持略略下蹲姿态,始终保持身体重心在吵烂和对方运球的手较近的支撑脚。
而对于内线球员,以美国职业篮球联盟NBA为例,一个拥有运动天赋、精神、球技和良好体格的中锋巧旁,往往是构成一支强大球队的关键。
篮球一分线到二分线到三分线分别是多少
正规篮球场的长28米,宽15米,三分、二分,分别距篮框7.24米,4.5米,没一分线。
三分投篮区是由场上两条拱形限制出的地面区域。在此区域外投篮得三分。从罚球线两端画两条线至距离端线中点各3米的地方(均从外沿量起)所构成的地面区域叫限制区。它的作用是:球在本队控制时,限制本队队员在对方限制区内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秒钟。
罚球区是限制区加核闹上以罚球线中点为圆心、以1.80米为半径向限制区外所画的半圆区域,它是执行罚球的区域。
扩展资料:
三分线的演化
NBA是1979-1980赛季才开始有三分线,此前NBA的比赛除了两分球就是一分球,根本没有三分。当时三改源罩分线的形状和现在的完全一样,但由于球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很多人的远投能力和现在的球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三分球的出手次数和投中次数都很少。
1993-1994赛季在三分球榜上前五名的球员,平均每人出手次数为 165次,最高次数也只有292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NBA于1994-1995赛季将三分线的距离缩短为 6.70米,于是众球员蜂拥而上,都想在三分线上牛刀小试,
结果该赛季三分球榜上前五名的球员,平均每人出手258次,最高的达到425次。这种人人都能投三分的局面很难反映出一个球员的远投能力,于是NBA联盟在1997-1998赛季将三分线的位置又挪回了最初的7.25米。
2010年起,国际篮联三分线向外扩50厘米,三分线的距离将会从6.25米增加到6.75米。场外的球队区,从球裂陪场的底线算起,往技术代表区的方向,长度应为8.325米。也就是从球场的底线到三分线顶弧的长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篮球百度百科——三分线
谁能解释一下篮球里近投,中投,远投各是在哪个地方投
中投:3分线内,3秒区外。
近投:3秒区内。
远投:3分钱外
三分线以里三秒区以外的出手叫中投
三秒区以内只要不是扣篮就叫近投
尽管篮球比赛的文字形容中,很多时候把三秒区称之为禁区,但事实上,三秒区和真正的禁区概念还是有所不同。在规则与场地两者综合来说,三秒区指的是一个宽16英尺长19英尺的长方形方框,而禁区指的是以篮筐为轴心的一个半径4英尺的半圆弧形。
从三秒区与禁区的设定目的来分析,这两项区域规则的建立目的截然不同,三秒区规则是一个限制进攻方在靠近篮筐较近滞留时间过长的有利防守原则,而禁区规则是一个鼓励进攻从而在指定区域内使身体接触更有利进攻方的规则。
三秒规则的大体规定是:进攻方无球队员不得在三秒区内滞留超过三秒;在三秒区内持球超过三秒就只能够选择进攻而不是传球;防守球员当对位进攻球员不在三秒区内并且距离超过一臂距离时将被吹罚防守三秒,等。
而禁区规则的大体规定是:在这个篮筐为轴心4英尺半径的半圆弧中,持球进差脊攻的队员行进过程中冲撞已经确定防守位置的球员不会被吹罚进攻犯规,换句话说,这个区域内吹罚防守阻挡犯规几乎成为了唯一的可能。
不难看出,除了两个规则的制定目的不同以外,两个规则的判断准则也截然不同,三秒区规则属于时间判断类规则,禁区规则属于身体接触尺度类规则。三秒区规则相对来说知识普及面比较广泛,这里着重介绍禁区规则一些判断要点:
首先,禁区的演变过程在96-97赛出出现过重大变化,在96-97赛季之前的禁区是一个2英尺乘以6英尺的一个长方形,96-97赛季联盟出台新的适用范围,将其改变为半径4英尺的半圆弧区域;
其次,在禁区规则而言,仅仅适用于持球的进攻方球员的身体接触优势,而如果是辅助进攻的无球进攻球员在移动中发生了冲撞禁区防守球员的情况,裁判依然将吹罚冲撞,并且判罚攻防转换;
再次,禁区内如果发生进攻方球员行进中冲撞已经定位了的防守球员将不会吹罚的规则并非一贯有效,这个鼓励进攻的规则仅适用于无意的,或者不可避免的身体接触,如果进攻方球员存在恶意的、明显故意带有伤害目的的、或者用肘、膝等不必要的手段为得分做出不理智动作的,仍然可以吹罚进攻方犯规,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根据严重违背体育道德的原则吹罚恶意侵犯;
此外,禁区规则的设定,并非让防守球员无计可施,最直接的简单防守战术就是扩大盯人,尽可能的把对方进攻球员突破到内线的可能性降低,而如果出现进攻方突破到禁区的情况下,谨慎的封盖与干扰成为主要手段,类似罗德曼和皮蓬当年比较拿手的在篮下造成进攻方带球撞人的可能性伴随着禁区规则的进一步详化,几乎不存在了。
禁区规则的真正意义上被重视,是从96-97赛季改变禁区尺寸开始,在这以前,这个规则并不为球队乃至于裁判所严格遵循,而联告庆空盟当时也是为了通过规则的修改更多的鼓励进攻,挽救当时因为防守大行其道比赛越来越缺少欣赏性的颓势。业余球迷在关注禁区规则的时候,很容易发现这个规则主要适用的对象是突破型的锋卫球员而不是站桩袜瞎强打的内线中锋,仔细观察比赛中的防守站位,就会不难理解近年来接近篮筐得分被球队作为一种重要战术手段,而技巧型的远射越来越少的缘由。